荆楚网(湖北日报)(通讯员李金满、陈丙奇、朱明革)笔者11月4日从竹山县人民检察院获悉,该院以“精准监管、全链条保护、协同治理”为方针,把知识产权保护专项督查作为营造优越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,全力为绿松石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。
筑牢协同防护基础。成立“竹山绿松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”,建立办案“绿色通道”,受理绿松石领域商标侵权、破解、滥用地理标志等违法行为,严厉打击各种侵犯绿松石知识产权和假冒注册商标的犯罪行为。
创建一个完整的-链条保护模式。前端宣传商标法、市场主体地理标志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7场,为50余人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;中端依托绿松石知识产权保护站“行政+司法”协调机制,查处假冒“竹山绿松石”地理标志产品线索20余条。涉及虚假销售、虚假身份、虚假消费纠纷刑事案件2起;后台,针对侵权行为对品牌声誉造成的损害,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从“罢罚”延伸至“修复改进”。针对生产、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,查处线索案件3起。
深化鸡舍口粮保护机制。与周边县(市、区)建立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和司法合作机制,1件刑事案件移送至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。开发竹山县矿产资源智能监控系统,实现一屏同步查看和网络管控。组织法院、检察院、公安、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、线索传递五项基础机制,形成知识产权保护联动合作、共建协调的长效机制。截至9月底,竹山县涉绿松石矛盾解决成功率同比提高10%,信访量减少20%,有效维护了“竹山绿松石”产业品牌形象。